医教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站点首页>>医教研究>>正文

试论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

2021年03月31日 15:30  点击:[]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教育领域2035远景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而“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可见教育评价在实现教育强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论述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本文尝试分析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新动向。新动态的判断依据是类型教育特征和教育评价的总体导向。

一、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特征

   姜大源先生对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特征有过深刻的论述,即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从一元结构走向跨界的双元结构的办学格局是职业教育作为不可替代的类型教育的第一个特征。跨界是双向的,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其独特的类型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式的类型化—教育与产业的双向融合

   培养方式的类型化基于两个逻辑基础,一是传递的知识属性的类型化。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授知识,如果说普通教育传授的以学科知识为主,那么职业教育传授的主要以技术知识为主,而技术知识有别于学科知识,具有独特的知识属性,即技术知识的独立性,有学者指出“技术知识不仅在形态上与科学知识有本质区别,而且其内容也并不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简单推演就可获得的,技术知识在内容上具有独立性,科学知识只在技术知识的结构中占较小比例,除此以外,技术知识中还有大量的其他成分。二是职业教育的独特功能属性的类型化。如果说普通教育重要功能之一是文化传递,那么职业教育则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在培养过程中与产业进行融合,所以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其赖以发展的生命线,而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产教融合培养方式则会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2.办学形态的类型化—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合作

   如果说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根本指向,那么在办学形态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体现则是校企合作,虽然一直以来校企合作伴随着“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但职业教育的办学形态中无法缺少企业的参与,并且企业的参与深度和广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办学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的办学为什么需要企业的参与?为什么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参与?其背后的学理基础是技术知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换言之,技术知识无法在封闭的职业学校中顺利形成,并且得以顺利传授,复杂性的根源来自技术知识广度、深度、经验知识含量的拓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职业与职业之间、部分岗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技术知识的形成更加复杂,决定了现在和将来的职业教育的办学形态不能只有职业学校独立承办,必须与企业开展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的办学,人才培养服务于企业,实现良性的互动。

   3.育人主体的类型化—教师与师傅的双向转换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育人主体的类型化是绕不过的门槛,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一直强调“双师型”“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师前面的“双”字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教师类型化的典型特征,即不能满足于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还需要根据自身专业的特性,了解甚至精通相应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这也是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对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提升的“下企业实践”“下企业轮训”等系统要求的原因所在,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院校、应用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聘”“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育人主体的基本走向,《总体方案》中对育人主体的相关论述又强化了这一走向。

   培养方式、办学形态、育人主体等三个方面的类型化是开展职业教育评价的逻辑起点,在新时代教育评价中有哪些重要突破和原则规定,则是观察和判断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的主要依据。

二、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总体导向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考虑其评价走向需要把握国家对教育评价的总体要求和导向。通过对方案的学习,笔者认为新时代教育评价的以下三个导向特别值得关注。

   1.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为新时代开展教育评价、制定各级各类评价标准提供了遵循和依据。观测立德树人成效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即考察各办学主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党建、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等成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办学行为的规律性。即办学行为需符合教育规律,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核心问题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根本指引,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不合理的办学行为。三是个人发展的全面性。即考察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导向,创新考察形式和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效。

   2.把解决指挥棒问题作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突破

   《总体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评价改革的目的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障痼疾”,根本上是解决评价指挥棒的问题。评价指挥棒本身不是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指挥棒指向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五唯”问题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错误的、片面的、不科学的评价指挥棒。解决这个指挥棒问题涉及多个关键评价主体,如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对于这五类评价主体,需要系统考量、全面审视、综合施策,建立科学的制度设计和稳定有效的制度执行。对于“五喂”中的“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需正确对待,不能矫枉过正,长期以来这些评价内容为评价和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若是全部去除,势必又引起新的错误的、片面的、不科学的评价指挥棒问题。

   3.把“四个评价”作为新时代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的科学导向

   “坚持科学有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坚持的五个原则之一,具体内涵包括四类评价,即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类评价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段,创新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四类评价,是新时代开展教育评价的导向。首先,改进结果评价。这说明结果评价目前开展的比较广泛,但开展的方式方法、内容选择等方面需要改进。其次,强化过程评价。这说明过程评价目前有一定的运用,仅仅作为结果评价的一种补充,其重要性程度还未得到充分认识,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放在办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以考察,才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再次,探索增值评价。这说明目前增值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增值评价是最能体现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评价维度,开展增值评价对于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质量和绩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索。最后,健全综合评价。针对错误的、片面的、不科学的评价指挥棒的问题,综合评价注重多元评价主体、多角度评价内容、多环节评价程序等多维的、全面的、整体性评价,综合评价或将是解决评价指挥棒问题的重要突破点,对于扭转正确的办学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总体性改革方向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上仅仅是列出三个从实践层面提供直接指导意义的导向。要洞悉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的新动向,需要在立足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基础上,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导向进行把握。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

   在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导向之下,出于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有效关照,提出六个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从一直以来强调就业导向到坚持德技并修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从同行评价为主到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着力点;从评价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到把育训结合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增值点;从评价利益相关方到突出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点;从传统评价手段到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点;从“一评一用”到“一评多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新亮点。

   1.从强调就业导向到坚持德技并修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

   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坚持就业导向,职业教育评价曾一度把就业率作为评价的重要考察点,按照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总体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应坚持职业教育特征的立德树人成效,即坚持德技并修作为评价标准和根本出发点,引导利益相关方把立德树人和技术技能修为结合起来,综合考察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效和办学过程。按照《总体方案》对于立德树人成效的论述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德技并修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考察重点。一是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导向,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重环境育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育人氛围。二是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三是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踏实钻研的职业精神,健全的人格、强烈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除此之外,应系统设计职业教育评价方案,开展综合评价,总体上涵盖德技并修的导向要求。

   2.从同行评价为主到行企深度参与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着力点

   以往职业教育评价主要以同行评价为主,教育同行是具有明显优势的评价主体,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均在普遍运用,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行业企业的参与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所以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应从以往同行评价为主走向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以此作为改革职业教育评价的着力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属性使然,那么具体谁来参与、如何参与、结果如何使用等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谁来参与?不同层面的评价应考虑适切的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层面的评价可邀请合作企业作为评价主体参与;省市级组织的评价可邀请省市级以上的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参与;全国性的评价可邀请国家层面的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参与。其次如何参与?学校层面的评价可邀请行业、企业开展过程评价,包括教学过程、实训过程中的评价,参与的过程亦是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而省市级以上的评价机构主要以结果评价为主。最后参与结果如何使用?学校层面的行业、企业参与的评价结果可直接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和专业考核的重要参考,而省市级以上的行业企业参与评价的结果在评价总权重中应占相当比重。需要说明的是行业企业参与评价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选定的行业企业,另一方面取决于选定的专家,需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选定合适的行业企业专家。

   3.从学校教育为主到坚持育训结合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增值点

   与西方国家不同,学校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态,职业教育评价显然以评价学校教育为主,但《总体方案》鲜明地提出把育训结合作为评价重点,所以育训结合将会是后续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增值点。育训结合意义重大,首先把教育和培训统一为一个整体。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割裂开来本身就是错误的导向,二者统一为一个整体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从评价的角度提出育训结合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其次,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职业教育以往不被广泛看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关键一点是自身发挥的价值未被认可。而把培训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参与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能充分体现各主体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最后,为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做贡献。党和政府把职业教育的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多次写人文件,育训结合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手段。

   4.从评价利益相关方到突出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点

   学校、专业、教师、学生等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也是职业教育的评价对象,但以往对学校、专业、教师关注较多,而学生评价开展得较少,原因主要是学生体量大和评价难度高。事实上,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的质量是教育的根本追求,所有的主体均应该围绕学生培养开展各种活动,最终指向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所以未来职业教育在评价对象上,应从评价各个利益相关方转到突出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点。如何开展学生评价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评价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应结合职教特点,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把专业技术技能融合至五个维度,制订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型和评价实施细则,有效评价学生个体和群体在人学前和毕业时的增值情况。突出学生评价可间接引导学校、教师、专业、实训和其他资源等迅速向学生转移,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评价也是增值评价的体现,符合新时代探索增值评价的导向。

   5.从传统评价手段到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点

   若要实现科学评价,评价方式的改革是重要突破点,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改革应从传统评价转变到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信息化运用是起步阶段,即把评估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开展,从发布评估项目、发布通知、学校评估材料的准备与自评,到专家遴选与角色分配、专家评估过程、评估意见的撰写、结果的出具等流程,均实现无纸化操作。而智能化手段运用则是高级阶段,可以看出信息化阶段需要学校准备评估材料和开展自评,而智能化阶段本部分内容可取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运用,通过“网络爬虫”或其他方式自动搜集评估对象的海量的支撑人才培养的数据信息,分析汇总形成归一化的评估数据,供专家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智能化手段运用的前提是数据信息的可比较性和生成数据规则的统一性,即获取的数据能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水平。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也是便捷化开展过程评价的有效保障,符合新时代强化过程评价的导向要求。

   6.从“一评一用”到“一评多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新亮点

   以往职业教育评价中单项评价较多,单项评价项目虽然短时期内对学校产生一种发展压力,有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但过多且密集的单项评价,会加重学校的迎评负担,且单项与单项之间会有交叉,存在评估内容重复的现象。以往单项评价的结果往往是“一评一用”。《总体方案》要求“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所以职业教育评价应探索综合评价,综合评价要兼顾评价内容完整、评价手段多样和评价周期较长的特点,出具的综合评价结果做到“一评多用”,如开展三至五年评一次,一次结果用三到五年的方式。评价结果可广泛运用到院校考核、教师绩效考核、师资评聘等,与职业院校经费拨付结合。“一评一用”到“一评多用”的结果运用也是改进结果评价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在评价导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和结果运用等六个方面均有新的动向,具体在评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紧紧围绕新动向,体现新导向,凸显“德技并修”“四个评价”的实际运用及成效,彻底破除错误的、片面的评价指挥棒问题,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