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站点首页>>医教研究>>正文

美国特色医学课程研究

2017年09月28日 09:10  点击:[]

自从186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医学院校,就开始不断汲取西方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学习前苏联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转向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逐步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我们学习并实践了一些来自西方国家尤其是从美国引进的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横向整合、纵向整合的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等教学方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形成性评价等考核方法。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医学教育也在不断创新。美国的医学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例,其医学院校始终积极进行着课程改革。比较著名的课程改革,如1985年,哈佛医学院启动了“新途径”医学课程改革。2009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始全面实施“基因到社会”的新的医学课程。与我国医学院校相比,美国医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每所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各具特色,而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多数比较相似,因此缺乏特色。目前,美国经过认证的医学院校有141所。本研究通过网络及相关文献,查询到美国41所医学院校(占美国医学院校总数的29.1%)课程设置的情况。

1 顶点课程

“顶点课程是美国高校为高年级学生,特别是为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具有使学生反思和整合所学知识技能,以及帮助学生成功过渡到职业生涯的功能。

顶点课程字面意思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终极”之意,学生可以将其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一个时间点。顶点课程的设置,其目的是使学生有机会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顶点课程在美国多为一种“顶点”经历或研讨等,而在英国可能是毕业学年的一项课题或毕业论文。“顶点”一词,20世纪中期就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普遍使用;其他国家也逐渐使用这一词语,其课程主要与教育结果和学生的就业相关。

通过对美国41所医学院校课程的研究,发现有7所医学院校开设了顶点课程,占比17.1%。医学院校开设顶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诊疗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扎实的医学知识,准确诊断并分析病情,及时有效地与团队进行专业交流,合理提出诊疗方案,培养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职业素质,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培养职业精神,做到终身学习。

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的项点课程在第4学年开设,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学习目标,共有18条,包括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初步的临床诊治能力、职业素养、病人安全、与病人和医疗团队的沟通能力、医生如何面对媒体等方面。总共40学时,其中必修课程20学时,选修课程20学时。在一周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学习一系列的课程,有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回顾,临床课程/训练多是与毕业后实习和住院医师培训相衔接的内容;而更多的内容涉及职业素质、医学伦理、生活技能等方面,如告知死亡消息、职业倦怠、财务规划、医疗相关的法律等。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尚未系统地开设顶点课程,但类似于顶点课程的内容经常分布在一些课程中。显然,在学生毕业前系统地开设顶点课程,有利于学生总结此前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毕业后的临床培训有效衔接。这对我国目前开展的“5 +3”一体化医学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十分有益的启示。

2 临床医学入门课程

临床医学人门课程(ICM)虽然从名称上看,类似于我国医学院校开设的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但两者差异很大。目前,我国开设的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多为理论授课,有些院校甚至将其归结为早期接触临床教育,但却缺少临床实践内容。而美国的临床医学入门课程在早期阶段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确定自己的职业身份。临床医学入门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多数的医学院校中此门课程持续时间较长。如阿拉巴马医学院,其ICM课程长达2学年,共68周。

   ICM是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中开设的早期课程,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目标地思考和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并对医疗职业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开始了解医学的目的、责任、历史和模式的转变,深刻领会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培养临床思维,尽早进入医生角色,为之后的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学习目前课程体系中比较缺乏的医学人文知识。ICM涵盖的内容有:医学类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医生与病人,引导学生了解医生;疾病与临床思维,引导学生了解疾病;学者论坛,引导学生了解医学的发展史和创新医学的积极思想。

3 行医学课程

行医学课程在美国医学院校中并没有普遍开设。在开设此课程的院校中,其设置也不尽相同,共同点是将学生所应当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寓于临床技能培训之中,体现了新的医学教育理念。本课程涵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人文科学、伦理学等内容。学生不单纯学习医学知识,还需要了解心理、社会相关因素;不单纯培养临床技能,还需要培养沟通、合作等相关能力。行医学从简单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扩大到更为广泛的层面,将医学生置于社会层面之中。

在所调查的41所美国医学院校中,有4所院校开设了行医学课程,占比9.8%。各院校开设行医学课程的时间长度不一,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行医学课程开设长达4年,其他院校开设时间为1个月左右。

以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为例,其开设的行医学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培养学生致力于反思性的医疗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 of medicine ),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同情心和公正心,改善患者和全社会人民的生活,为培养有思想、有技能的医生打好基础。为此,学生需要具备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医学人文精神、卫生公平、对偏见的理解、疾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诊断与临床技能、社会公平、性别相关因素、伦理、与患者/家属的有效合作等知识和能力。教学中,10名—11名学生与2名教师搭配,构成行医学学习小组,在整个4年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不变。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引入了行医学(doctoring)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模拟学生对“病人”问诊、学生病历记录、教师点评和治疗方案的多层次教学模式,方便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课程实践,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4 学生课题研究

与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相比,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增加了“科研”领域。但是,这并非强调学生应当具备何种科研能力,而是强调学生适当地参与科研活动和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

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展了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41所美国医学院校的学生课题研究,各个院校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如阿拉巴马医学院称之为学术活动,南加州大学称之为必修学术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研究内容涵盖全球卫生、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卫生政策和宣传;健康管理和领导;健康促进;医学教育;基础医学研究;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医疗保健;行为科学;流行病学;医学人文伦理等。

各个学校的学生课题研究多数在第3学年结束时开始,课时安排通常为8周到1年不等,个别院校贯穿4个学年,如南加州大学。不同学校的内容大致相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学校会指定带教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通过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学生通常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题研究或论文报告。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开展学生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题提出研究假设,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并力图创造新的知识。课题研究将医学生与导师联系起来,探索某一医疗实践或研究领域。鼓励学生选择一项研究课题,希望其研究经历能够巩固其基础与临床阶段的学习,并有可能成为其日后职业生涯中的科研方向。要求所有学生在4个月—10个月的时间完成一项课题。完成科研课题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深化其医学学习经历,有助于营造学术氛围。

5 浸入式课程

浸入式课程是在学生的早期学习阶段早期接触临床所设置的一门课程,旨在使学生置于临床环境之中,了解从事医疗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确立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浸入式课程一般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常医学生到医院与医护人员和准毕业生一起参加教学查房。通过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观察医疗团队如何照顾患者,了解医生如何做出临床决策。

   41所院校中有8所开设了浸入式课程,占比19.5% 2011年,耶鲁大学医学院开设了医院浸入式学习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和感受临床。新生与主治医生、住院医生、三年级学生、护士等在一起查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医疗中的合作与沟通,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增强自己的职业身份。

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在新生人学后安排3周的浸入式课程。上午学生跟随医生查房,观摩诊疗,下午在行政科室了解医院管理模式。设置浸入式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初步的直观认识,方便学生早期开展职业规划。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在第二学期开设6周的实践性浸入体验,在农村社区进行临床实践。学生居住在所分配的社区,由社区医生亲自指导。实践性浸入体验使学生有机会在临床实践的环境中学习,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将基础科学和“行医学”技能应用于每日的医疗实践中。学生通过现场的观察,亲身感受作为一名医生将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6职业素质课程

美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职业素质课程,使用不同的课程名称,并与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组合。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伦理学/职业素质课程,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为职业素质与医学实践课程。本课程旨在社区或社会背景下,使学生理解优秀医生所应具备的医学知识、沟通技能、伦理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文化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的职业素质课程在第1学年和第2学年开设,持续3个学期,授课地点在附属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等。

7 校外选修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我们经常会见到“elective”和“selective”的表达。对于“elective”,没有标准的定义。但其作为选修课程时,通常指医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有很大自主权的学习和培训。在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学生可以进行国际性的“elective”,即学生有出国学习培训的机会。

美国的一些医学院校为其他院校的学生提供了访学机会。如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在其网站上提供了“访学学生指南”,在5个校区为学生提供了elective的机会。有访学意向的学生通过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网站提交申请。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希望访学的学生是经过认证院校的优秀学生,或签署了正式学生交换协议的其他院校的学生。访学学生最多可以进行12周的临床实习,要求其完成全科医学、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精神科学和妇产科学的学习。

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在其课程目录中同时有selective clerkshipselective  clerkship两种选修实习。selective clerkships16周,在加州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培训,覆盖所有专科。elective clerkships可以安排在其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其他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8 准实习

   sub-internship( sub-I)acting internship ( AI)是四年级学生的临床轮转,可以在学生所在学校之外的医院进行。sub-internship学生的角色类似于毕业后第一年的实习生( intern),在高级医生的指导下开展临床实践。通常,这种轮转是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生无需承担全部的责任,主要体验其未来从事的职业。此外,许多医学生选择在其有意将来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医院进行准实习。

例如,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准实习时间为4周,承担类似于毕业后实习的职责。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准实习的学生需要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出医嘱、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治疗。

9 结语

美国医学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学习目标明确,并针对相应的学习目标设置课程,如顶点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迎接毕业后临床实践的挑战;行医学课程将知识、技能的提高与沟通、合作等能力培养并重。医学院校充分发挥其学术自主权,因此其医学课程设置也各具特色。我国的医学院校应当借鉴这种模式,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术自主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明确培养目标,设置具有特色的医学课程,通过不同的课程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