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站点首页>>医教研究>>正文

中外对比:中国全科医生培养机制的思考

2018年06月28日 10:10  点击:[]

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新医学模式的提出、疾病谱的变化、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期望值增加,培养有能力的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导师显得尤为迫切。现实中,中国卫生人才的短缺,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的短缺已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据统计,2011年我国每千农业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4.66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5.6 ,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60.5%,且医学毕业生仍以省市级医院为就业首选,因此培养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卫生人才十分必要。

部分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从2010年始培养全科医生,学生尚未毕业;部分医学生毕业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逐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未来发展失望,出现高水平人员持续流失现象;另外,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师资队伍匮乏、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了解其教育核心的师资力量。本文通过对比中外全科医学教育体制、全科医生的师资体系和胜任能力,认识到亟需建立适合中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建立全科医生的胜任能力标准、全科医生的师资能力标准。

1  全科医学教育机制中外对比

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是舶来品,起步较晚,全科医学理论于20世纪80 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全面启动全科医学教育开始于1998年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 2000年明确了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体系框架以及发展方针。截至目前,中国全科医学教育采用在校学历教育、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上岗后继续教育培训。

1.1  培养对象和培养动机对比

美国对计划从事全科医学的培养对象有一定的前期审核。针对美国一些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医生短缺计划,在招募这些特定项目的学生时,不仅考查其学习成绩,还考核其对毕业后到农村从事全科医学的真实意愿和动机,有的医学院校甚至要求学生是在农村当地生活并居住时间不少于8年。由于美国医学教育的特点是硕士及以上阶段开始学习医学课程,在考察学生的成绩时,除了考察硕士入学考试成绩,还考察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在入学意愿的审核方面,关键是对学生服务农村意愿证明的审核,除了通过审核家乡的推荐信等书面材料,还会进行面试。为了应对初级卫生保健医生的缺乏,伊利诺伊州的乡村医生教 计划由在罗克福德的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承担,该项目综合招聘、招生、课程、

支持、评估组件(含指标体系),跨度长达4年。录取过程试图选择那些最终能在农村从事全科医学实践的学生,特别是在面试中表现出坚定服务农村意愿、家庭也给予强烈支持的学生。

我国于2006年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同年开始以公开招募的方式向全国发布,若自愿报名者通过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则安排其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并且必须到当地至少工作2年后才能有其他选择。

1.2 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对比

全科医学学校教育是各国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为了做好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全科医学理论课程和社区实习或见习,实习的场所多为社区全科医疗中心和全科医生诊所。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28所高等医学院校中有一半没有建立全科医学系或机构,尚未形成一支专职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仅有59所高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在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学校中,不变更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还开设了《急救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妇女保健及儿科保健》等课程。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医疗服务,重点讲授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在群体范围内开展社区医疗、预防保健等具体内容。

强调全科医生与普通临床医生的区别,培养学生认识全科医学活动特征和对从事全科医学的职业兴趣。一些医学院校开展了临床医学、护理、预防医学等医学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工作,学生从中学到了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广州医学院自1997年起在临床专业学生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习;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院于2001年开始建立教学基地,2003年开始依托全科医学的社区教学基地,对2000级临床医学生开展了预防医学的社区实践教学等。有调查显示,通过全科医学的学习,医学生的观念转变明显。授课后,有70.6%的调研对象认为医学生有必要接受全科医学的教育。但在就业的选择

上,学生们面临着很多的困惑。有调查显示,不愿意将来成为全科医师者占 33.7 ,其中,就业压力为其主要择业理由,占31.1 ;认为全科医师“发展空间小和社会地位较低”而不选择其作为择业方向者分别占35.0%和30.0%。

1.3  师资体系和能力对比

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导师的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能力,包括制定培训计划能力、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的能力,适时和恰当反馈的能力,撰写反馈报告等文字能力等。

2)教学能力,包括根据学员需要提供教学服务的能力(能内化教学内容并准确表达给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工具的能力,动员学生参与学习的个人能力和教学风格(如启发、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足够的教育学知识等。

3)全面发展的能力,即符合SMART原则,即全科医学培训计划和实

施具有目标明确性,过程和结果可衡量性,目标和活动可实现性,内容与全科医学实践的关联性,以及良好的时间计划和管理。

(4)评价教学效果和提供反馈信息的能力等。

社区工作者和培训者、学校的教师都是从事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人员。随着全科医学的发展,师资能力的要求日趋成熟。例如,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颁布了《全科医学师资和培训场所标准》,其中规定了全科医学师资的选拔标准。在澳大利亚的师资遴选要求中,并未把学历和职称列在条件中,侧重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技能,强调对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的热爱和热情。对第一阶段的全科医学诊所培训的师资要求更严格。师资队伍发展的三个关键环节是全科医学师资的遴选、培训和支持。在政策上的支持是保证全科医学教育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全科医学教育中的师资胜任能力表现滞后。在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院校中,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社区实践;能胜任社区实践教学的教师更显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的医生或多或少地有着一定的抱怨。有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学生社区实习的效果,甚至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实践指导(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技能水平亟待提高。

2  对我国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建议

2.1 建立系统培养全科医生的机制

西方全科医学教育在人力资源配置、教育培训机构构成、考核机制(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培养所达到的胜任能力等方面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重点在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在积极开展中。目前在学校教育中主要确定了全科医学属于临床医学,开设了相应的《社会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及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我国目前全科医学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些课程是否是“走过场”,关系到学生将来的执业水平。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应按照全科医学的理念改革全科医学教学,其中包括改革课程设置,来适应社会对全科医师的需求,增加有关全科医学概念、理论的课程;将基层医疗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内容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正确理解和认识全科的概念、宗旨及全科医师的角色特点,掌握基层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非全科医学的学生,也需要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日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协调与全科的关系。因此,对于全科医学教育来说,需要有系统的理念,需要建立一套体制机制。

2.2 建立全科医生的胜任能力标准

有研究者提出,我国全科医生的胜任能力为通过全科医学教育,医学生树立“群体-预防-环境”的观念,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树立初级卫生保健的策略、人群健康的工作重点、社区的工作范围是全科医学生的价值理念;学生能综合运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知识的健康服务的技能;增强学生作为一名医生对患者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感;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完成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从培养单纯医师向掌握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卫生服务本领的新型医师转变。目前,在校的医学生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实践基地教师的密切配合,需要学生在校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在实习或者见习中能学以致用。

2.3 尝试建立遴选全科医生师资的标准

学校教育之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在全科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全科医学学生全面地掌握基层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服务的技能和工作方式,在教师指导下遵循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对独立的全科服务工作。中国全科医生的师资要求不仅关系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的发展,也关系到全科医学生、全科住院医师的成长。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不仅承担着医学生的教学工作,还承担着全科住院医师学员的更高层次培训。因此,对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要求较高,对教师的条件要求较高,必须有一定的群防群治、疾病谱等知识。

既往关于师资标准的研究,大多强调师资的临床知识技能要宽广扎实,应具备一定的学历和2年~3年社区工作经历。那么,有必要对师资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提出要求。医生应具备社区诊断知识和技术、预防和保健知识,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来看,全科医生应具有一些临床各科技能,包括内科常见病诊疗、急诊急救技术等。教师也应有带教的意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师资遴选的条件,一方面要求是合格医生和优秀全科医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基本临床技能,所以不再是师资培训的重点,另一方面是教育学知识和技能是否通过考核。如重视遴选职业素养好的全科医生担当师资工作,并每年评选,奖励优秀带教教师;可采用教育学的课程教育和出外培训等方式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而且教师还应具有一些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人文、社会科学、法律道德的知识也要全面,具有一定人际交流能力、符合现阶段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转变需求。最后,及时增加业务培训,及时更新医学知识、了解医学新进展。

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是全科医生们前进的动力。发展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是战略性的决策。提出全科医学师资的胜任能力标准,严格执行,从而形

成良性循环。在全科医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城乡的发展现实,能更好地促进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