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站点首页>>医教研究>>正文

中外灾害护理教育发展比较

2019年05月31日 08:56  点击:[]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灾害往往伴随人员伤亡、疫情出现,给当地人民健康安全带来威胁。国际护士会(ICN)2009年发布的《灾害护理能力框架》中指出,护士作为最大群体的医务人员,在灾害发生时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只有当护士具备基本的灾难应对能力或拥有迅速有效回应能力时,卫生系统和卫生保健人员才能在灾难发生时成功 应对。我国灾害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才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虽有快速发展,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中外灾害护理教育的概括、教育形式、内容、灾害护士考核和资质认证的情况进行比较,探讨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从而为我国灾害护理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外灾害护理教育发展的概况

目前国际上灾害护理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以日本和美国为著。日本自 1995 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护理界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同年,以宾库县立大学护理学部为首的部分日本护理大学开始将灾害护理学设置到教学计划中,推进了灾害护理课程体系的建设,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有相关课程和进修培训。2001 年美国“9·11”事件之后,国际大规模灾害护理教育联盟(INCMCE) 诞生,护理学者开始在国际范围内推进灾害护理教育。2003 年,美国出版了《化学、生物学和放射性恐怖活动与其他意外伤害的灾难护理和应急预案》并将其作为灾害护理教科书,很多大学的护理专业也陆续将灾害护理培训作为公共课或选修课相继开展。2005 年,Rochester 大学护理学院设立了灾难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成为世界 首个开设灾害护理硕士课程的学校。2008 年,世界灾害护理学会(WSDN)在日本成立,至今该组织举办了4届世界灾害护理学术大会,对灾害护理教育、科研、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世界范围的灾害学术交流。ICN 发布的《灾害护理能力框架》从灾害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方面阐明了护士面对灾害所应具备的能力,成为众多灾害护理研究所借鉴的权威依据,并以此为指导,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更为广泛的开展。

我国自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重要作用愈发突出。同年,中华护理学会灾害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项目支持,开始对护理人员开展灾害救援和应急处理培训,并与国际组织合作参加并举办灾害救援护理的学术交流会。2013 年,中国救援医学专 业委员会护理救援分队成立 ;2014年,中华护理学会加入世界灾害护理理事会 ;2015年,由中华护理学会 灾害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灾害护理学》教材,至此我国灾害护理教育逐步跨入针对我国现况深入发展的阶段。

二、灾害护理教育的开展形式

目前,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包括:高校教育和短期培训。接受教育的主体分别为护理专业学生和临床护士。国外以日本、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灾害护理教育推广程度较高。截至2003年,美国大部分高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灾害护理课程,课时数为 3 24小时不等,到2008年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等在内的7所护理院校将灾害护理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方向,目的在于培养灾害救援及科研学术的专业人才,而学生需要完成的学分介于3056 学分之间。

国内的高等护理院校中,只有少部分开设了灾害护理课程,且由于本身课程的饱和现状,大部分普通护理院校只将灾害护理以章节的形式出现在社区护理或者是急救医学课程当中。实际开设本专科灾害护理课程的院校包括四川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等,课时设定为1626学时不等,相比于国外院校课时明显不及。另 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2012年,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开始急危重症与灾难护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工作。2013年,香港理工大学与四川大学合作成立了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正式开始 了系统化的灾害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但除上述两所学校之外,其 他开展灾害护理研究生培养的院校依然屈指可数,局限了我国灾害

护理向专科化、高层次、多学科合作的深入发展。

此外,有关于灾害护理的短期培训的开展相较于高校灾害护理课程和学位教育开展更为广泛,并且国内外开展形式较为相似。这类培训多由医院、学校、相关协会独立或合作举办,开展的周期16个月不等,培训旨在通过灾害救援基本知识、技能的讲授和演练,在短期内提高护士灾害救援的实操能力。

三、灾害护理教育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在课程内容方面,《灾害护理能 力框架》所提出的10项灾害护理能力应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重要参考。 当然,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护理院校、灾害护理学术机构经过长期发展,其所开展的灾害护理课程内容已基本涵盖了框架设定的内容畴.Littleton-Kearney

等对美国7所院校的灾害护理培养项目进行回顾, 美国的灾害教育内容主要分为灾害救援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个部分。灾害护理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分诊、罕见疫情监测、应急预案制定、领导力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心理护理、伦理及法律等。而救援技能除了各类外伤处理、急救等基本的技能培训,还包括生化、核事件和恐怖袭击 中使用个人防护装置的培训。相比于国外,国内大部分院校或医院仍然着重于基础理论和救援操作层面的教 育和培训,且关注的主要为地震灾害,内容构建缺乏整体性,其中对于护士在灾害救援中领导力的培养更是较少提及。这一特点体现了国内灾害护理教育发展依然处在解决灾害救援过程中最基本需求的初级阶段。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灾害护理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内也涌现出灾害护理教育相对完善的院校,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该校的灾害护理教育涵盖了灾中健康评估、备灾和减灾能力培养、灾害精神心理、灾后重建与康复等多方位的内容,可为国内其他院校发展灾害护理教育提供借鉴。

在教学方法上,国内目前主要以课堂讲授、技能训练这两种方法为主,但由于实际灾害救援蕴含着多种情境,因而教学过程中若缺乏相应的情境设置,难以使得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灾害情境下,其灾害救援能力的提升较为有限。而国外在该方面广泛采用了模拟教学的方法,并在其中使用了桌面推演、虚拟现实(VR) 等先进技术,从而有效提升了灾害护理教育效果。例如美国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选取了25名护理学生进行灾害护理网络授课,另外22名护理学生在网络授课的基础上结合3D VR 模拟教学法进行为期2个月的灾害护理培训,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灾害知识的测评,结果显示,接受 3D VR 模拟教学的学生灾害救援知识得分更高,而且其知识能够得到更长时间的维持。

四、灾害护士的考核与认证

由于灾害救援对于护士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完成适当的教育培训之后,护士的考核和资质认证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外主要采取的考核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技能考核以外,还增加了情景模拟考核、大型灾害模拟演练等方式。近年来,VR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迅猛,国外开始尝试使用VR技术模拟真实的救灾环境用于考核。考核的内容由负责组织培训的机构统一制定,通常包含:①减灾,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政策发展及规划;③道德、法律原则;④沟通和信息分享;⑤知识和技能教育和准备; ⑥灾区护理;⑦个人和家庭护理;⑧精神心理护理;⑨脆弱人群护理;⑩个人、 家庭和灾区长期的恢复等10ICN所制定的灾害护士核心能力,以综合地判断灾害护理能力。此外,美、日等发达国家采用了分级考核制度,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不同难度的考核,从而反映护士灾害救援能力的高低,其考核过程更贴合分级培训的要求,更为系统。而国内灾害护士的考核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并且无论是大学的灾害护理课程,还是各大学会、医院组织的灾害培训均以笔试和简单的急救技能考核为主,缺少情境 模拟等考核手段,而且目前没有 ICN 框架或其他成熟的框架作为依 据,客观、全面地设定考核内容及考核难度。

在灾害护士资格认证方面,美国护士协会(ANA) 为灾害护士设立了官方的认证标准。申请认证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美国护士执业资格,在近10年内有救灾经历,并完成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 灾害救援课程且获得证书。若需要申请灾害护理 的高级实践护士(APRN) 资格认证,则需要有大学护理教育委员会(CCNE)或护理认证委员会(ACEN)认可的硕士或博士学位。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将会获得由ANA颁发的国家医疗灾难专业委员会认证证书(NHDPBC)。以此作为灾害护理人才储备的标志,随时准备接受灾害救援派遣。日本的灾害护士由国家级灾害医疗中心 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并依据护士救 灾能力划分为 6 个级别,即新护士、Ⅰ级实习灾害护士、Ⅱ级实习灾害护士、Ⅰ级专业灾害护士、Ⅱ级专业灾害护士、灾害护理专家。每一级别的护士 需要通过不同内容的培训和考核,考核难度逐级增加,考核合格者才可通过日本灾害医疗救助队(DMAT)的相应认证并组成灾害急救医疗小组参与救援。国内目前的灾害护士认证主 要由中华护理学会开展,学会自2015年至今举办了3届以ICN《灾害护理能力框架》为基础设计课程的灾害护理课程培训班,并为学员颁发ICN授权的灾害护理课程培训证书,但该证书尚不具备国家认证效力。此外,加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护士目前也尚未有国家层面的认证。

五、启示

通过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发展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到,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开始较晚,虽然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但在灾害护理教学开展的强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和认证方面均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随着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的日趋密切,国内在以上方面均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但是目前的问题在于,众多护理工作者尚未完全意识到灾害护理的重要性,并无推进灾害护理教育的意识,特别是在灾害发生较少的地区。朱爱群等的调查表明,接近50%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尚未充分认识到为灾害护理做好准备的必要性。这成为了护士救灾能力提升的重要阻碍。因而有必要通过中华护理学会的层面,以及护理教育政策方面的推广,首先从护士、护生的备灾救灾意识抓起,从而推进灾害护理教育的建设,提升护理人员的灾害应对能力。

另外,在实际的灾害护理教学活动中,以ICN灾害护理能力框架为指导,规范、全面地设计灾害护理教学内容;同时,借鉴国外所使用的模拟教学等方法,全面、有效地提升护士应对灾害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此外,护士灾害救援能力的考核同样不应局限于纸面知识的问答,设计模拟的场景,考察护士在实际灾害环境下的救灾能力,以确保灾害护理教育的有效性。当然,国家层面也应对灾害护士的认证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有救灾资质的护士进入到灾害救援人员储备的 队伍当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加强对灾害救援中伦理问题的重视,在灾害护理学教学及护理人员灾害培训中补充伦理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