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增加了设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职教20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分别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两个方面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了保障。不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还是从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都是当务之急。然而,在当前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改革实践中,关于如何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我国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此,笔者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进行梳理,深入分析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实践路径。
一、研究的缘起
我国是职业教育大国,但并非职业教育强国,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不完善,职业学历教育“天花板”过低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硬伤”。从国际视野来看,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通常都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结构。德国在1968年就开始建设应用科学大学,1976年更是通过立法明确了应用科学大学与综合性大学是“不同类型、但等值”的高等学校,确立了应用科学大学与综合性大学及其他同类高等学校的平等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大力推动“生计教育”运动,全美共有近300所大学陆续增设技术学院或者高职类专业,学制分为两年制和四年制,后者属于本科层次教育,完成学业后可取得学士学位。日本于1976年建立了两所国立本科高职大学,学制四年,采用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薄弱,在40多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大专一直是职业教育学历的“天花板”,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缺失不仅造成国民教育体系结构失衡,也不利于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我国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加快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大力发展高端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孕育发展正在同步推进,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劳动者的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日益严峻。2018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7.74亿就业人口中,高技能人才仅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2 %,至2020年,全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2200万人。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大力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同时具有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征,厘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关键在于精准剖析本科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即要在与普通本科的对比中理解。
(一)人才分类与培养目标定位
人类活动总体上可以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基于两类活动目的和特性的不同,学术界通常把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即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把客观规律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可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实际上,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人才分类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不可能完全准确、全面地反映各类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学术研究型人才之外,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工作领域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交叉重叠之处,在人才培养过程和体系上也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中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主要是工程型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如今,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推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学历层次,以往由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别中,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将被归入本科职业教育之中,由此本科职业教育就可以理解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子类。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类别定位,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这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区别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标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工作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拥有深厚的专业领域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迁移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群工作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定位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凸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点的重要支点,也是体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差异的关键环节。传统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科发展,在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上的依据是学科知识体系,由此诞生了“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层级式、金字塔形课程结构。在实践课程方面,传统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根本点是以实践深化学生对科学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层次,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因而实践教学的验证性、工程应用的模拟性是其核心特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促进产业发展,在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上的依据是能力目标体系,课程建设遵循的是“简单一中等一复杂”的实践规律,所以应以实际岗位工作过程和从业素质能力要求为“锚”,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完整周期,探索兼具工程性、探究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形成以“通识课+专业核心课+技术知识课+实践课”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应突出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向专业综合训练、企业实战训练依次进阶,逐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育定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决定了两者之间在教育定位上的重大差异。第一,在教育成果输出定位上,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更加注重筑牢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素养,其本质是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如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做准备,因而具有“毛坯”教育的特征。应用型大学或者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注重的是职业素养的形成,其核心在于让学生掌握直接从事某项生产活动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成品”教育的特征。第二,在教育内容定位上,普通本科教育的内容主体是实验事实、概念、定律、定理等抽象知识,传播的是科学原理、知识、理论和学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容主体是技术原理、技术规范、设计准则、工艺方法等应用知识,教授的是与生产实践直接相关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技能。第三,在教育目标定位上,普通本科教育一是要在理论和学术体系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进而提出理论创见甚至形成新理论;二是要通过试验等实践性研究,检验、修正现有科学原理或者理论,发现新的客观规律,形成新的科学知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是借助现有的理论、原理和知识来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生产力发展,直接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第四,在教育成果评价定位上,普通本科教育围绕科学理论、原理、知识和学术展开,教育成果的评价主体主要由科研机构或者学术机构来担任,评价标准较为单一,无须考虑经济效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向的是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群,教育成果的评价主体主要由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来担任,评价标准更为多元,也更关注经济效益。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意义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树立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
尽管“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但如何体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如何彰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重要性,是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要让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发展,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正因为如此,“职教20条”才专门强调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19年12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拟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6所院校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职业教育将从根本上摆脱普通教育的附属地位,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教育体系来建设发展。在思想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将扭转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最高级别的职业教育就是专科教育,专科学历以上的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历教育都属于普通教育的“特权”。在这种国民教育结构的影响下,普通民众理所当然地认为职业教育属于次等教育、低端教育,由此形成根深蒂固的社会性歧视。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启动,硕士层次职业教育可期,社会各界、普通民众也会随之调整自身的认知,树立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平等的意识。不仅如此,在教育实践层面,过去由于缺失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职校学生想要持续深造,就必须按照普通教育的要求来学习。在这种状况下,职业教育根本不可能摆脱对普通教育的依附性。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启动,所有职校学生都拥有了属于自身所在教育类型的升学通道,由此便可以让职业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完善了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打通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渠道,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学历层次的有效衔接,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长远目标。2019年12月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的“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指出,未来5一10年,我国将推动职业教育完成“三个转变”,努力实现“五个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建立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向下联结着中职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向上联结着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可以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指出的改革任务中发挥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构建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实际上,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改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终结教育”的现状,其影响并不限于职业教育领域内,还将有力推进我国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直是两大主要教育类型,但由于过去职业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只到专科,导致大量职校学生无法通过升学来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只能在工作岗位上自学,严重挫伤了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国家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初步构建起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对广大职校学生是重大“利好”,更将为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劳动者打开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大门,激励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深化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
体制和模式分别是职业教育办学的规则框架和行为方式,两者共同构成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实践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关键就在于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职教20条”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正是要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结构,带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走向深入。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对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职教20条”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现代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现代化都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劳动者。在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形势下,适时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把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及时推向更高层次,对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自主探索转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长期参照普通教育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都比较薄弱,缺乏自主探索办学模式的现实条件;二是职业学历教育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办学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向普通教育“看齐”。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是在职业教育规模扩张接近尾声,内涵式发展初见成效的背景下实施的,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的现实条件,而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显然是健全职业学历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这就为凸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开辟了空间,将有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自主探索转变。
四、新时期深入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实践突破
由于当前我国还缺乏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积累准备,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中将会遭遇些许困难和挑战。根据以往的高职教育办学经验,笔者认为,当前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院校(简称“试点院校”)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以取得实践突破。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适应现代职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办学和教育理念
对我国而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属于“新鲜事物”,过去的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经验,可以作为借鉴,但绝不能照搬。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试点院校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适应现代职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办学和教育理念。第一,树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直接满足产业行业用人需求、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向来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优势,试点院校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发挥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树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在办学定位上,试点院校要聚焦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建设教育资源,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盲目跟风,根据产业和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试点院校要突出作为现阶段高层次职业学历教育的特性,比照中职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素质结构,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力求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既能够与高职高专教育紧密衔接,又能为学生成长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奠定素质能力基础。第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德技并修为重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试点院校要切实改变以往职业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促进教师由教学过程掌控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向教学过程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需求、兴趣动机等内在因素,通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来促进素质能力的提升。本科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要正确理解、牢牢把握这一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育教学的重心,理论知识教学要以形成实践能力为目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性。德技并修是现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试点院校要防止重“技”轻“德”的功利主义育人倾向,在不断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办学模式,开创政府主导一院校主体一社会多元参与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与普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一直处于改革调整的进程之中,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工学结合”,到2014年以后的“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办学已经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职教20条”指出,未来5-10年,全国要基本完成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应当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创新办学模式,开创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社会多元参与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格局。2019年12月,教育部审核通过了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6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并向全社会公示,今年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的元年。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属于高成本教育,其办学成本通常是普通教育的2倍以上。新时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要开创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社会多元参与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格局,困难多,挑战大,发挥好政府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职能至关重要。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一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和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合理调整、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以满足试点院校办学资源以及实施产教融合的资源需求;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专项财政经费,发挥好资金保障作用,健全本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试点院校要发挥主体作用,依托最先进的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来办学和育人。同时,试点院校还要增强责任意识,在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按照“职教20条”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和工作要求,创新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以及高职院校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做好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大纲编订、课程标准制定、教材选用和编写等一系列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力争在高起点上办出高质量的本科职业教育。
(三)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体系和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专业和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核心要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既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色,又要满足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教学要求。第一,在专业体系建设上,试点院校要把握好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三原则:一是市场化原则。职业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要以满足行业产业发展对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根本导向。专业设置要适应产业发展现状,专业调整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二是前瞻性原则。高层次职业教育不仅要适应产业发展,更要引领产业发展。学历教育具有长期性,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一般需要3一4年的时间,加之专业教育内容不可能频繁变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滞后于产业发展。对此,试点院校要在满足当前产业发展对专业服务、技术创新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适度超前的原则设置和建设专业,时时保持专业教育能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三是特色性原则。创办特色专业,办出专业特色,是丰富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内涵,提高本科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我国产业发展具有地域性特征,试点院校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进行专业布局,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的个性化要求来设置和建设专业。第二,在课程建设上,试点院校的教学改革要点在于提高实践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实现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均衡发展。“职教20条”指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一半以上。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一直存在实践教学不受重视、实践课课时数偏少的“瘤疾”,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新时期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相关院校要汲取以往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牢牢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原则,促进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围绕“通识课+专业核心课+技术知识课+实践课”四大模块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课堂教学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实现理论知识课与实践性教学课合理均衡发展。
(四)完善教育体系,彰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特色
育训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职责。“职教20条”要求职业院校落实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 2019年10月,教育部、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要求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新时期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相关院校理应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切实承担起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责,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表率,发挥示范效应。第一,试点院校要积极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 l+X”集中体现了育训结合的特征,尽管1 +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不久,但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势所趋。试点院校要关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借鉴学习其他职业院校实施1 +X证书制度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1 +X证书制度,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试点院校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严把专业教师聘任关,建立在职教师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制度,着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源头上保证1+X证书制度的探索实施能得到高质量师资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试点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好政府拨付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强化办学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第二,试点院校要健全职业培训制度。1+X证书制度针对的主要是在校学生,开展的是较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狭窄。试点院校要贯彻落实育训结合,还需要在1+X证书制度基础上构建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职业培训制度。一方面,要尽早启动本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职业培训制度建设工作,建立激励教职员工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早日形成向社会劳动者提供高质量职业培训的能力,在院校建设初期就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另一方面,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为每一个学习者设立学习账号,用于记录职业培训参与者的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的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