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站点首页>>医教研究>>正文

新时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4年06月16日 00:00  点击:[]

1高等医学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九五”后期,高等医学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标志之一是数量成倍增加。1998年,高等医学教育的本专科和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约6万,现已达到近16万;研究生招生数约7千,现已达到近2万人;其中博士生原来约2千人,现已达到近4千人。可以说我们国家的高等医学教育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

标志之二是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常讲,“一流的综合大学要有一流的医学院,一流的医学院都在一流的大学里面”。现在看来体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医学院校。如果算上高职高专的话,我国现有170多所医学院校,现已有51所医学院校进入到综合大学,包括原来卫生部所属的一些国家医学教育第一方队的一大批医学院校进入到综合大学。另外还有一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知名大学的综合大学,也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医学院,像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所以说,体制改革使高等医学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

标志之三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经费、尤其是教学经费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近三年来,通过学校的合格评价、优秀评价及“211”建设等项目,医学院校得到了约10亿元的教学经费投入。在另外一些重点项目中,医学教育领域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它表明整个社会和政府对于医学教育的重视、关注和支持。

标志之四是教学改革。在第四次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当中,我们的医学教育获得了最高奖项—国家特等奖。另外还有一大批令人瞩目的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也在这一次评选中获奖。医学教改成果及获奖项目与前三届相比更为突出。

2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这只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背景。对高等医学教育我们仍应该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既源于教育外部,也源于教育内部。

2.1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一是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前几年已有一个强劲的发展势头,入世后中外合作办学将向着高水平、成建制、成系统的趋势发展。如清华、北大的医学教育都在探索和国外名校进行合作的可能性,而且有些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

二是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在教育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国际可比性和通用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如医学,国际标准或者说国际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引进借鉴的紧迫性就会更强。美国医学基金会、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提出并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我们要积极引进,以增强我们的人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国际化。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讲,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关系。对政府来讲,要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法规,依法治教;对学校来讲,一定要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办学。我们觉得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政府放权是一个方面,学校的自省和自律也应当同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2.2国家十五发展战略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国家“十五”发展战略已经明确,将生命科学作为优先、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的第一个阶段是数字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融合,它将主导21世纪的经济发展。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都把生命科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医学是生命科学主要的研究和服务领域。所以医学和生命科学都面临着范围与结构的调整,其范围更加扩大,向其他学科渗透及其他学科向医学渗透,边界更加模糊。因此对医学教育的定位和范围、结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课题。医学相关专业这些年有非常大的发展,像医学法律、医学英语、医学保险等,各类院校,包括工科院校、综合大学都有向医学相关领域渗透的趋势。所以从人才培养结构、学科范围来讲,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2.3现代科技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现代科技发展的深度、广度、交叉度、转化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对我们给学生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知识平台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国外有研究表明,知识的更新和迁移的频率在增加,发达国家的岗位迁移的平均数是一个人一生中有六七次。同时这个报告也提出,只有一个职业或者说最突出的一个职业的岗位迁移较小,但其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高,就是医学。所以医学教育是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比较突出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现代医学教育构建什么样的知识平台提出了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2.4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这几年卫生体制的改革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到的五星级医生,这个概念我们过去感觉很模糊也很遥远,但是我这次认真看了美国CMB的医学标准,60个指标里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我们传统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的概念,而近三分之二是医学伦理、医学道德、人际交流能力、大卫生的概念,保健、管理、成本、效率、效益这样一些概念都引人了医学教育。所以,从卫生体制、卫生模式的发展态势来看,对我们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2.5高等医学教育跨越式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扩招之后,质量问题是社会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对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制改革从形式上讲是到位了,但是在实质上是不是能够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教学科研上,是不是把潜在的优势变为了现实的优势,这个任务还非常艰巨。医学教育在综合大学里的定位是否准确,如果没有一流的医学教育,能否成为一流的综合大学?医科院校进入综合大学以后,是不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学和科研上创造了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这些都是跨越式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3新时期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我们和卫生部门制定了新时期医学教育的发展纲要,这个纲要提出了16字发展方针,就是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十五”期间高等医学教育要进行两个重大战略性转移,即从数量的发展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从教育外部的布局结构调整、管理体制改革,转移到学校内部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这两个重大的转移是基本的发展战略。

3.1稳定规模

医学教育经过一个时期的急剧扩张,要休养生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相比有一个共同点,即大众化带来多样化。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特殊性,即我们的速度是任何国家都没有达到的。比如美国,经过四五十年的时间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日本和英国都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讲这一过程带来了很多特有的困难和问题;如办学条件、就业等。而医学高等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大家有一个共识,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尤其是培养临床医生这部分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它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时要求。这几年扩招之后感到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今后的医学教育基本上要稳定在现有的规模上。稳定规模是动态的,就是说内部结构是在进行调整的,包括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是一种动态的稳定。

3.2调整结构

调整结构,一个是层次结构,一个是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缺的是高层次的或者说一流的医学人才,其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我国千人口医师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体而言,我们不缺医生,而是缺高质量的医生。最近几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人中,有本科学历的只占三分之一。随着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要培养一大批一流的医学人才,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流的医学人才是什么样的概念,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觉得要在国内各类专家当中,处于一种相对领先地位,在国际医学同行之间处在一个相对领先地位。我们参照了国际上培养一流医学人才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是什么?即最好的生源、最好的人才培养条件、最长的学制、最高的学位,我们现在的差距很大。

最近我们也在加紧对医学学制改革进行论证,希望通过学制改革,推动医学教育全方位的改革,培养出一流的医学人才。各个层次人才的比例结构可能也需要进行比较大的调整。目前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大概在4:5:1这样一个比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能不能达到3:4:3还在研究当中,不是一个定论。

关于专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这段时间我们大力提倡医学相关专业的发展。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快,但是应该说形势喜忧参半。喜的是量的发展很快,比如说护理专业,原来只有20多个,现在已经达到了将近100个护理本科专业。麻醉、检验、放射这些专业都是成倍增长,麻醉专业原来10多个,现在已将近30个,放射、检验原来是20多个,现在达到了50、60个专业点。另外还有医学法学、医学保险、医学英语等专业,增长速度很快。忧的是仓促上马的很多,有些离本科人才培养距离很大,所以今后学科专业调整的重点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我们现在正积极地培育发展一些中介组织、教育协会,还有评估院,对于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热门专业,包括医学相关专业进行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督,同时国家要尽快出台一些专业设置标准,使学校的办学有章可循。

3.3加强教学投入,强化教学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教学上出现了新的四个投入不足,即领导、教学经费、师资、学生四个方面。首先是领导的精力投入不足。我们去年上半年曾经搞过一个调查,校党政一把手坚持听课的不到5%,校党委常委会讨论教学问题的不到50%。领导不重视,教学肯定会很快滑坡。我们明确提出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要求党政一把手都来管教学而不是放给教学校长和教务处长。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投入不足,尤其是我们的临床医生。一些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生都有教学职称,但普遍存在着重临床轻教学、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正在积极改革评聘制度,比如,在有的附属医院,并不是医生就一定是教师。根据你的教学工作量,根据你的绩效,重新考核评聘。如果成功,将推广到其他院校。还有就是教学素养的问题,临床教师的教学素养、医德和教师的一些基本规范要求,在教学方面可能问题更突出。学生反映,在学校几年思想品德课的收获,到了临床看到一些临床教师的所为,马上全部还给学校了。因此,临床教师的师德要求要通过制度严格化。

再一个是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经费有所增长,但是相对人均是下降的。从全国讲,去年生均图书减少了33册,教学仪器设备费减少了350元,教学用房减少了2平米,生均减少的幅度是比较大的。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学经费的投入尤为重要。我们鼓励和支持一些省市采取特殊的政策改善医学办学条件,如提高生均拨款、优先改造基础实验条件,已取得明显成效,这项工作还要继续推动。再有就是学生学习投入不足。我觉得是一个选择性的投入不足,有些方面他投入热情非常高,如三证,计算机、英语、驾照,学生非常积极,但是基本的理论,还有一些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我们认为,应从考试指挥棒上进一步调整,使学生重视现在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些环节。从国家宏观层面上讲,医师资格考试、国家研究生考试也需要改革。从学校层面上讲,我们希望学校在学生学习投入不足的方面要加强。

4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有几个重要的领域,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关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上个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当前我们深化改革是一个基础,一个引导。如终身化学习这一个概念,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发展很快,医学教育如何建立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终身教育这样一个分阶段的教育连续统一体。再比如说信息素养的概念,不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手段,而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迁移信息、使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把它作为一个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这样的话,信息化的概念对于教师、教学,都提出了全方位的新的要求。还有比如个性化学习的概念,过去我们医学教育强调共性,现在应该说需要有很大的变化。这些教育理念,对于我们无论从教学管理层面,还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即对管理干部和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建构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运行方式。对于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几年来,我觉得在加强素质教育方面形成了共识,但是我们的改革要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深人。我觉得有三个方面要强调,这是一个整体化要求、一个过程化要求、一个多样化的要求,即学校要把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作为一个整体要求通过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全过程。

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现在我们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陈旧性、非本质性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要求不仅是教授上课,而且要求教授讲好课。因此我们始终认为教学内容改革是重点难点,当前要大力推动。教材建设应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通过推动教材建设来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校电子化学习环境建设对医学院校来讲很迫切,这几年大家在这方面硬件建设速度很快,但是软件建设相对滞后,我们的很多教师还仅仅停留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授一些陈旧的知识,这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没有提高教学的效益。所以从效率、效益,包括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需要我们重点加强。

关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改革实践的制度性保证,如果没有制度性保证的话,很多教改实践就会昙花一现。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终生教育学习的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还有评估制度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教学评估体系有三个方面,即国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学校自身。对医学教育当前重要的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如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医学教育委员会,还有省的评估所、事务所等,他们从社会的角度进行专业评价。尤其是医学教育,专业特色非常明显,行业和专业的评价对于我们今后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将成为一种引导和制约的强大力量。再有就是学校自身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学校发展不仅要有加速器,同时也要有刹车闸,这就是制度建设。怎样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有自己内部的完善机制。总的来讲,评估体系和制度要能够保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保证有一个优化的教学过程,保证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意见,及时准确地反映到我们的办学中来,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