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站点首页>>医教研究>>正文

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哪入手

2017年04月25日 08:59  点击:[]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入到教学研究行列,通过研究提升教学水平。但从众多教师撰写的论文和课题报告来看,不少研究容易步入误区,成为“没有问题的研究”“泛泛而谈的研究”以及“结论似是而非的研究”。那么,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笔者从一线教师所做的研究中,找寻那些大家共同认可、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可以遵循的价值取向。

扎根于情景的经验提取

教学理论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往往以“经验知识”形态存在。在职业教育领域,这样的经验性知识与具体的情景有更多的关系,广泛存在于具体的教师身上,而且是通过比较与反思增长的。

理性审视“做(教学)”的过程即反思,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最基本方式,至少有三种具体的路径可以帮助教师提取自己的经验:一是通过课后反思的经验提取,在课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就能使细碎的经验整体化;二是通过课例研究的经验提取,课例研究使课堂反思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引入了比较的机制,使反思更具改进性;三是通过行动研究的经验提取,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最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它的本质是通过研究自己的行动来改进自己的行动。这三种提取经验的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范围与层次的区别,其实质都是通过反思形成经验并提取经验。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在自己的具体教学情景中提取经验,就能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性教学知识,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对于其他教师而言,这样的经验可以成为借鉴的载体,有可能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而对于整个职业教育而言,这样的经验是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存在的基础,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案设计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领域,事实上存在着许多“教学问题”需要解决,这一层次的教学研究就是找寻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方案,以解决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

因此,教师的教学研究,就是要从“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上升到“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即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方案,正如处方一样,它被证实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首先,最基础的指向是教学设计领域,即针对某类课,应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或是解决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职校生的特征性问题;其次指向教学方法与策略,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具体的“做法”,但要上升到“方法”就需要通过教学研究进一步整理,而由方法上升到策略,则问题解决方案的抽象度要进一步提高。更高的则是课程方案的设计,当前职业教育非常需要开发有价值的课程,特别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这种课程本质上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课程建设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方案的价值在于对教学问题的针对性,对于同一情景,这样的解决方案可以“照着做”,而对于类似情景下的问题,则可从中找到借鉴的意义。不同职业学校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的正是这种方案,国家示范建设要提供的也正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

体现实证思想的关系研究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领域,有着更丰富的要素与变量,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只有分析厘清这些关系,才能建立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性的认识。但仅通过理论分析,很可能会造成新的混乱,因此教学研究需要通过实证到达“关系研究”层面。

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内部要素复杂,加上与企业和社会联系的紧密性,使教学始终处于“多变量影响”系统当中。但是这种影响并非完全没有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要深入认识的正是这种规律。比如,班额是影响教学质量与管理难度的一个重要变量,职业教育在教学追求方面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但是班额标准是参照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的班额到底以多少左右为宜?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取得可靠的数据,同样的问题还有分组合作学习的人数等。再比如任务的虚实程度对教学的效果存在重大影响,完全真实的任务一定最好地支持教学吗?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加以证实或证伪。这样的关系研究,可以从课堂延伸到企业与社会。

因为实证研究需要专门的方法与训练,研究的难度与不确定性都很大,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目前比较缺乏。但这方面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只有通过扎实的实证研究,才能揭示与建立有关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性认识,为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打好基础,促进教学问题的更好解决。

依据严密调查的常模获得

有一个共识是教学改进基于比较,因此需要通过量化获得比较的数据。一定范围内的均值称之为“常模”,可以成为比较的基准。在教育领域,客观的观察与测量是困难的,因为有外人观察就会引起教学行为的变化,因此要获得真实的数据,需要通过严密的调查设计。

在职业教育领域,教学调查可针对的领域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领域是针对学生的调查,学生的家庭状况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职业院校的学生到底有多少来自离异家庭,他们家庭的社会状况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少,但是没有公认的数据,因为调查的严密性不够,这方面需要同步建立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相应数据,并获得连续的常模。课堂学习参与是反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卧底式”调查,掌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参与的程度,据此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性的比较与判断。甚至职业教育完全应该开展区域范围内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学习投入调查,仿照国际上以及清华大学主导的学习投入调查,建立相关的各种常模数据,以提供分析与改进。

当前,职业教育需要针对教育教学的关键领域与关键变量,开展经过严密设计的调查研究,通过教师间的协同研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常模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可以用于诊断、改进教学,也可以用于教师、学科、专业甚至学校的发展性评价。

针对概念知识的逻辑思辩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发展的领域,同样存在一个理论建构的问题。这种理论建构的成熟性与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成熟性是相对应的。理论建构既是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广大职业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使命。

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建构,集中指向三个方面:一是明晰概念,概念的不明晰会造成实践的混乱,如“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达成度较高的共识,而在实践中各类评审都会采用这一概念的数据,在这方面需要建立本土化的概念群,“做中学”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典范。二是严密关系,即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辨,厘清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三是丰富理论,职业教育的教学不能仅依据引进国外的理论来套用指导实践,而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实践与理论看似处于知识的两端,但基于实践的经验性知识与基于思辨的理论性知识间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存在于不断成长的教师个体,也存在于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本身。

上述五个方向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五种不同的路径取向,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性。从教师个体来看,他的研究是一个由经验出发,到有方法的研究再到逻辑抽象思辨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这是一个通过研究不断驱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系统,由微观的要素优化,到要素整合与融合,再到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体系;而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知识而言,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从广泛的实践中选择有价值的经验,用证据证明这种价值性的存在,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


关闭